五常借贷合同纠纷处理、管辖法院确定及合同无效情形解析

一、普通借贷合同争议的处理方式

  1. 协商解决
    指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在自主且相互体谅的原则下,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合同约定,通过阐述事实、摆明道理的方式,达成和解协议,自行处理合同纠纷的一种途径。这是最有益于维持双方关系的解决办法,有助于防止双方产生更深层次、难以挽回的矛盾。
  2. 调解处理
    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在第三方(即调解人)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前提下,由第三方对纠纷双方进行解释疏导,促使他们相互体谅、让步,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的活动。
  3. 仲裁解决
    即由第三方依据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或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按照法律规定对合同争议事项进行居中裁决,以解决合同纠纷的一种方式。仲裁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争议解决法律机制。不过,其成本相对较高。
  4. 诉讼解决
    也就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该方式通常耗时较长,但费用相对较低。

二、借款合同纠纷管辖法院的确定规则

需注意的是,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若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履行地点、交货地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或虽有约定但未实际交付货物,且双方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以及涉及口头购销合同纠纷的案件,均不依据履行地来确定案件管辖法院。

三、民间借贷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的情形

以下情形下,法院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1. 订立民间借贷合同的当事人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2.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民间借款合同;
  3.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五常原名欢喜岭,清咸丰四年设“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取其“三纲五常”之意,得名五常。既有儒雅的古韵,又体现了城市文化品位。真可谓古为今用,别有一番韵味。五常市历史悠久,目前从五常市龙凤山乡学田村猛犸象牙化石考古发现,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35000年前。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余年。夏至周时为肃慎,西汉时为挟余,北魏时属勿吉,隋唐时称莫颉府,归渤海国管辖。辽金时代称裴满部、甲骨部,归金上京管辖,元朝称刺邻,是元大都通往黑河的最大驿站。明朝在五常建立纳林河卫所和摩琳河卫所,清雍正3年在拉林设立协领,乾隆9年设拉林副都统,光绪6年设五常厅,民国2年设五常县。1947年先后成立山河、拉林两县,同年山河县并入五常县,1956年拉林县并入五常县,1993年8月28日五常撤县设市。有汉、满、朝鲜、蒙、回等11个民族100万人口,丰富的民族文化,厚重的历史底蕴,积淀成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民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京旗文化与东北边疆文化的碰撞,产生了拉林京旗文化,在这里形成了别致的地方风情。五常坐落在长白山张广才岭脚下,这里山青水碧,风景秀丽,景色怡人。在75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南部群山环绕,北部一马平川。分布为6山1水半草2分半田,大小山峰271座,凤凰山、大秃顶子山、磨盘山、龙凤山、石刀山、历母山、七峰山、向阳山、金山、杏花山并称五常十大名山。龙江第一高峰大秃顶子山,以其鬼斧神工般的自然景观,在五常的东南部构成了龙江南部最为美丽的天然大画廊。那完好的生态环境,给人们带来了返璞归真的感觉,你若亲临此地,站在高山之颠环顾那古木苍松,云雾缭绕,彩云朵朵,犹飘飘然而欲。凤凰山以罕见的“空中花园”、“高山湿地”、“峡谷飞瀑”、“高山石海”、“高山奇桦”五大景观蜚声国内外,赢得了“东北第一奇山”和“黄河以北第一景”的美誉。当年风靡一时的“天外来客”,也为五常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历母山、石刀山等以其美丽的传说,吸引了四海之游客。